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1、近期学校将要接受教育部什么评估?具体时间?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2018年4月9-13日(第7周,5个工作日)。
2、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有哪几种类型?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是认证模式评估;水平评估属于选优评估。
●审核评估主要评估学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审核给出的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报告,即合格评估、水平评估是教育部用同一把尺子量所有学校,审核评估是教育部用被评学校“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3、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重点考察什么?(5个度)
●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审核评估意义、目的?
●督促高校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办学;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水平;
●引领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合作、多元发展、特色办学。
5、审核评估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何作用?
●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开展。
●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自我约束和监控机制。
6、审核评估对学生有何影响?
评估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学生。
●促使高校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加大师资力量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提高办学硬件和育人环境,广大学生将会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就业层次。
7、学生应该怎样积极参与学校的迎评工作?
●了解评估、认同学校、积极配合、认真上课、主动自习、举止文明、宿舍卫生、充满自信。
第二部分学校概况
8、学校沿革
●1959年建校,2000年升本、2007年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1年获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单位、2013年始招教育硕士、2015年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9、校训和精神
●校训:明德、新民、至善;
●学校精神: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
校训的含义:“明德,新民,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办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就是告诫师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优良品德。“亲民”又为“新民”,意为启迪百姓心智,使百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就是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断求取进步。
10、学校数据
●占地670亩、17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部)、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校教师705人,教授(含研究员)93人。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2名。
●现有各类在校生1648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901人,研究生313人。
●学校现有历史学、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培育学科。
11、学校定位
●发展定位:师范特色鲜明,与工程技术、商务管理和文化体艺等三大应用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和教学型大学。
●层次定位: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专业定位:学科教师教育专业为核心,建立并保持合理的多学科专业结构,突出服务基础教育和新型产业发展总目标。
●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服务定位:教师教育专业立足陇东南,面向基础教育;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立足甘肃,面向东南沿海新型产业。
第三部分2024欧洲杯赛程图
12、学院沿革
●1985年建天水师专生物系,2000年本科招生,2003年至2014年与化学系合并为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年与化学系分开成立2024欧洲杯赛程图。
13、目标定位
●培养服务生物基础教育优秀人才,造就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4、发展定位
●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做优生物教师教育专业;适应生物经济时代,做强生物工程技术类专业。
15、专业设置
●2个系:生物科学系和生物工程系;
●4个本科专业:
►生物科学:包括教师教育和研究型人才培养2个方向,分别于2001年和2012年开始招生,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生物学教学人才和具备初步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
►生物技术:2003年开始招生,培养面向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生物制药:2017年开始招生,培养面向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3年开始招生,培养面向食品质量和安全相关检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6、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33人,教授8人(含2名研究员),副教授16人(含1名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3人。获博士学位教师13人(含在读博士1人),获硕士学位教师15人。
●教师中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国家林业局先进个人称号;1人担任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获甘肃省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称号;2人入选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入选甘肃省“333”及“555”技术创新人才工程;1人获甘肃省“园丁奖”;1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17、资源平台
●3个省级科研平台:
►甘肃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高校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2个特色实验室:
►食品仪器分析实验室;
►微生物检测及发酵工程实验室。
●生均实验用房约5.5m2,生均实验设备约3万元。
●1个省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校级科研平台:
►甘肃大熊猫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
►硫生物技术研究所。
●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为省特色专业。
●生态学为省“双一流”培养学科,微生物学为省重点培养学科。
●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为省精品课程。
18、教师科研
●2012年以来,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科技部(支撑计划)2项,科技部(星火计划)1项;林业部科技项目2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省市多项。
19、学生发展
●在校本科生775人,在校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2名。
●毕业生就业分布全国,道德素养受到广泛认同,职业技能获得广泛赞誉。
●全院教学科研形成合力,助推毕业进一步深造。2017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全级平均为30%,创新班61%,其中985、211高校总录取率均为45%。
20、学院特色
“双融合”教学特色:
●科教融合:学生参与科研加快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科研成果教学化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行业流程引入教学过程,行业技能对接实验技术,教学科研反哺地方产业。